“我不用抬头,也知道妈妈的表情”
心理专家:考生适度紧张很正常,过度焦虑就调一调吧
□本报记者刘涛
实习生卢春双
近中考她学不下去了
倩倩是个初三女孩,不知为什么,一直是年级前三名的倩倩在中考来临的时候突然学不下去了,这可急坏了一家人,父母带着倩倩风风火火地来到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。
在跟倩倩的交谈中,咨询师得知:这么多年来都很优秀的倩倩一直生活在恐惧中,勤奋学习和优异成绩都是为了抵御恐惧。原来,事业有成的父母,对倩倩虽然百般宠爱从没有大声训斥批评过,但高期望值的压力还是源源不断地传递到了倩倩的身上。用倩倩的话说:“虽然我看电视或者玩的时候他们从来不说什么,但是我知道妈妈希望我一直学习,我不用抬头也知道她的表情。”“他们口口声声说不在乎我的成绩,但是一旦我考得稍微不理想点他们的反应就让人受不了,我爸爸一句话也不说转身离开,那失望的眼神真比骂我一顿还让我难受。那个时候家里的空气像结了冰一样冷。”
在这无形但巨大的压力下,倩倩不敢松懈,每天疯狂地学习,甚至到了有些强迫的程度。在她的心里,同学之间就是残酷的竞争关系,如果一不留神就会被别人追上,自己玩的时候脑子里出现的都是同学们勤奋学习的样子。失败的恐惧深深地困扰着她,因为她知道,她输不起,一旦考不好,丢掉的不只是一次考试,同时失去的,还有爸爸妈妈的爱。
面对中考这样重要的考试,倩倩心中那几年来一直绷得紧紧的弦,终于断掉了。
咨询师通过一段时间对倩倩的咨询和几次家庭治疗,使得倩倩看清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恐惧,并渐渐重新建立起安全感和自信心,也使得倩倩的父母懂得了对女儿有条件的爱激发了她被抛弃的恐惧,这种恐惧是最原始最深层的生存恐惧,只能用温暖的、无条件的爱来滋养和修复。
“每个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,能够洞察到父母言语背后的真实情感,当一个孩子感觉到只有自己好才能得到父母爱的时候,他就只能允许自己好,不能不好。”心理咨询师胡丛笑解释说,因为“不好”意味着父母的抛弃,在人生命的早期。对还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婴儿来说,抚养者的抛弃就意味着失去生命。这种恐惧只有经过充足的无条件的爱才能消失,才能在心底建立起对人对己的安全感,也就是不管我是好还是坏,我的爸爸妈妈都爱我。如若不然,这种恐惧会一直伴随着人的一生,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呈现出来,比如:亲密关系困难、追求完美、害怕失败等等。